2007/12/11

就像在天堂 影評

就像在天堂 觀後感

  從音樂的角度來說,一個創新的手法、一個感動許多人的尋找、發現自我、表達自己的片子。即使環境不好(沒有樂團)、身份平實(鄉下村民、老弱婦嬬)、沒有專業訓練,仍唱出動人心弦的聲音,鼓勵現時代尋找自我的人一個鼓勵和支持。
  但回到靈命成長的焦點、信仰的角度來看待這部片,有一些點是值得謹慎和借鏡的,以下就價值觀、信仰的根基、時代思潮三方面來評析影片。

一、價值觀
  或許受到好萊塢的影響吧,電影中把愛等同於性,追尋愛等同於追尋性,丹尼爾在尋找愛、牧師認為自己愛會眾、劇中許多人在尋找愛,原詩班指揮等待著真愛,但當見男主角與蓮娜相戀時,指著蓮娜說出教會的價值觀-唱詩班成員不可以有婚前性行為…劇中許多的鏡頭在(教會)該有的價值觀和(自由)尋找自我的價值觀中切換,將要尋找自我、解放過去、以人為主的想法建築在守舊的、看來古板的、不合實際的價值觀上面。
  看重體驗、嘗試,丹尼爾的動作(觸摸身體)、言語、教學(尋找自己的聲音,躺在地板上)等等透露出要去嘗試、經歷,才能尋找愛、才能脫離過去,一方面呈現出了人不該被壓抑,另一方面卻是性、關係上的解放。

二、信仰的根基
  劇中師母和牧師的對話,否定了罪、神的存在,牧師想要殺人的行為也突出了以人為本的生活、自我定位的色彩。主題曲、片中強調以自我為出發點,就如歌詞一樣

  Gabriella's Song (Helen Sjoholm)
    我的生活屬於我自己,在這短暫片刻屬於我自己,我的渴望把我帶到這裡
    無論是得是失,這都是我選擇的道路,通往天堂到道路遙遠
    但是我的執著與信念,必然領我走上正途
    我要感受我的存在,在我活著的每一天,我要自由自在
    我要感受到我的存在,瞭解我活得有多好,我從沒有迷失自我
    我只是一時沉睡,也許我根本沒有選擇,但是我有活下去的信念
    我只要過得快樂,做真正的自己,堅強又自由,在這裡看著白天黑夜
    我的生活屬於我自己,我所夢想的天堂就在那裡,我一定能找到它

  靠著自己的執著與信念尋找自己夢想的天堂,靠著認知、感受確立自己的價值、存在,以人為主的信仰。片中許多人物關係的結局是分離(艾拉離康尼而去、英娜離牧師而去),用愛(或說性)的關係去補過去的傷害(上床後蓮娜說爺爺應該多畫一隻天使)。

三、時代思潮
  這部片子符合後現代許多元素,對後現代的青少年有非常深刻的印像和刺激,以下是幾個網路上的回應:

  Tg- 電影內容以及他們的歌聲有讓人敞開心扉的魔力
  nn-真的觸動人心 看了就停不下來 心情隨之波動....好看!!!
  lily_ho-當心中有愛 就像在天堂
  邱柏勳- 人和人之間有了愛,一切就會有所改變,即使我們離開了,但是愛依然存在
  小杏-『神是神聖不可被污穢的。』 但並非因為宗教的理念而克制自己的性慾,它不是罪孽。愛是真善美的源頭,唯有學會愛、懂得愛的人才能得到它。

為何會對後現代的青少年有強烈的激盪,以下舉例說明。
1. 以自我為出發點
  後現代以自我為中心,將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,如歌詞、丹尼爾的行動表達出自我才是重要的,自我才是真實的,重表達,而不是接受、制式的學習。

2. 超脫理性的方式
  練詩的過程、尋找愛的過程不是傳統的練習技巧(舞蹈方式尋找聲音)、不是先牽手再擁抱的戀愛(先有感受感覺再來愛)的經歷。

3. 沒有即定的原則、自己能參與在當中
  丹尼爾的表達、帶唱詩班讓自我成長,而不是聽、接受的成長方式,注重非理性的學習和互動,讓自己的過去經歷發洩出來(35年的死胖子)、情侶間的對話(丹尼爾和蓮娜的對話)。

4. 反對權威、絕對真理
  教會是軟弱的、是加給人罪又給與慈悲的地方、女性的警察、開卡車的是壞蛋等等暗示著權威的敗壞,及許多對話中的不確定、不真實的原則。

5. 對應真我、內心世界
  許多過去的不好經驗,呈現在今日的生活、成長經歷上,重覆的場景讓觀眾回想起自己童時的過去、傷害、經歷,再又看到主角的改變(衣著從古老變為時裝、由亂髮變為流行)、成長而感同身受。

6. 對超自然的探索和信念
  相信天使、看得見翅膀等,相信可以靠著自己尋找到真愛、天堂。這也有點新世紀的影子。

7. 享受、體驗為上
  性愛、觸覺、肢體的接觸打破了原有的價值觀、理念,就如喜歡派對勝過在教會聚會、咖啡的場景總是使人雀躍的。

小結
  這是一部後現代的電影,想要瞭解時代、或喜好音樂的人,當電影看吧。
  但如果是青少年基督徒、尋找自我、人生的人們,並不推薦。

2007/12/4

台神的美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新社花海再拍


向陽的勇士


花季漸尾,結子了


爭搶陽光的一群


再一張


努力站好


睡醒了


模枋太陽

2007/11/20

鄉村信仰的記錄片-求


http://www.youmaker.com/
攝於2007年三月

一篇呈現鄉村地區的信仰實景記錄片

永不放棄-影評

這是一部現代教會信息的極致。
也是一部拍給美國人看的電影。

  我是用過度嚴苛的眼光來評論這部基督徒所拍的影片。讀者您或許可從自己的思考和角度來衡量這些相對的事件、評論、呈現。

  為什麼會說這是一部現代教會信息的極致所拍出來的電影?劇中,談及家庭、自我實現、復興、神的引導、信心、禱告、尋求神、歸榮耀與神…這是現在教會所關注的主題。但超越了現實面。底下就成功、新世紀、人本主義、導演手法等幾個不同層面寫下個人的感受。

一、人的成功是電影的結局

  在影片當中,所有的事件,也許會經歷困難、有誤會,到最後仍是達到人的期望的。成功不是不好,但神的成功是死在十架上,被棄絕、被輕視、被殺,用愛重生了世界。聖經給門徒的註腳不是像所羅門有超越世界的榮華。而是如同耶穌捨下生命。
  影片中球隊打敗了,仍榮耀神,是一個好的典範,但連續的成功和得著越過了現實,這部片若在鐵幕後播放,或在台灣十五、六歲的青少年眼中他們有何感想?有多少人一生祈求卻仍無法生子?有多少人為神而活仍遭逼迫?

二、新世紀的影子

  新世紀看重的是人類的福利、提升人們生命的品質、透過屬靈的事物遠離痛苦、因果關係。瑜珈、和大自然親近、神祕經驗、扭轉命運,這些是新世紀所追求的。
  影片中,主角特別在清晨的自然裡讀經、神透過牧師特別的啟示、在沒有神時一切不順,一但禱告凡事看好…,影片中有個常出現的詞是我能(I can, We can),透過某些經驗和信念(信心?)而扭轉生活,許多事神奇的發生(復興、贏球),或許導演無意加入這些元素,但是否所處的大環境就是如此?

三、人本主義的感動

  在影片中的福音,是以個人信念為主的,教練見証自己要全然獻給神,而球員的家庭、生活、信念開始改變,因信稱義,認罪似乎不是信仰的開端?
許多人在死亡小徑(背人爬過整個球場)時,教練在旁大聲鼓勵而感動,導演強調信心的重要,而這個蒙眼的信心,是超越自己的關鍵嗎?又或是最終之戰站在球欄後的爸爸、教練要求四分衛守住最後二分鐘…就個人的角度,神的工作是可有人的意志力配合而達成,但人生的道路和許多的選擇,主權在神。

四、導演手法
  片中許多的段落讓觀眾感動,但這是否出自於神呢?反觀導演的手法,是有精心的安排、階梯式的氣氛,許多場景映出了人的過去經驗或當下光景,但又透過環境或自己改變結果。如爬過球場那種不確定感、盲目卻又堅忍不放棄的感受;有了一切懷孕的徵兆,卻沒有懷孕是拿錯驗孕報告的錯鍔。當中人的回應是真實而不離棄神,導演刻意用反差突出那情緒的轉折。
  許多場景是有文化背景的,如美式足球是美國青年風靡、榮譽的運動;不孕是許多美國父母的痛;家庭瑣事是生活的難處;年輕人的復興是教會期盼的遠景;黑人與白人間的默契;二次在情緒向上揚起時,來一個美國國旗的特寫等等。對美國人而言所帶來的感受和台灣觀眾的感受又不同,但這部片於第三世界、回教徒的角度來看又是如何呢?
  許多的場景是刻意安排的,如對手的球衣許多是黑色,自己是紅或白的;對頭教練所講的話非常的負面,對比主角要歸榮耀與神;用現時美國年輕人的口吻表達對信仰的態度等等。在這當中,或許可以看見真理帶來的改變,但超越時代的真理又是什麼?

謹代表個人言論 歡迎指教

-小耶利米 1.20.2007

2007/10/9


前一天的夜景


很美的鳶嘴山天空


與雲為伍


翻騰的藍


地上爬的藍


平坦的路


為天空著迷著


不是故意都穿紅的


開始征服天空吧


這是鳶嘴山的真面目


大家加油


感到了生命的可貴


攻頂前一刻


在頂上,坐在世界的頂端,世界盡在腳下


頂旁邊的標柱


要下來了


這是路


人,真的很渺小


半山腰的樹林


我們像魔戒的精靈





是入口,回來補拍一下,上去忘了


半路的涼

有沒有想挑戰一下上帝的創造...很美、很險、很真實...